可再生能源发电助推储能市场蓬勃发展
Time of Release : 2024-06-14
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,越来越多的化石能源被消耗,在能源转化的过程中,释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,导致全球气候持续变暖,极端天气频频出现,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,如何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,成了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。
2020年9月22日,中国政府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:“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,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,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”。可见,碳中和已上升到国家战略。
调查表明,当前全球能源消耗中石油占比最高,我国能源消耗中煤炭占比最高,在全球碳中和的大背景下,不断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,大力发展光伏和风能等清洁能源显得尤为重要。
根据国家能源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,截至2023年6月底我国发电总装机达到27.1亿千瓦。其中,水电装机4.18亿千瓦,风电装机3.89亿千瓦,光伏发电装机4.7亿千瓦,生物质发电装机0.43亿千瓦。其中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.22亿千瓦,历史性超过煤电,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.8%。
2023年上半年,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.34万亿千瓦时,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量7291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23.5%。
但光伏、风电、水电等具有季节性、间歇性、波动性等不稳定因素,比如光伏发电功率受阳光强度、角度影响很大,与季节气、气候、区域有关,随机性很强;风力发电则受风速影响大,风速大小变化不定,导致风力发电输出的电能也具有间歇性的特点,这些因素都增加的电网的调峰难度。
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,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电源需求迅速增长,储能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要技术,它可以平抑、消纳、平滑可再生能源发电不稳定的问题,对于可再生能源系统的完善具有巨大的作用。同时还能够帮助解决能源系统中的能源转换、电力调节等问题,使得可再生能源更加平稳和高效地利用。
为了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的输出,配套建设相应的储能系统显得尤为重要。国家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,对新建新能源发电项目做了配套储能建设的要求,以解决新能源发电并网占比提升带来的问题,同时加大用户侧储能的补贴和扶持力度,建设更多的大型工商业储能系统,实现削峰填谷,保障供电系统的稳定。
华宇智航动力能源有限公司,专注高端储能电池的研发和生产,致力于发电侧和用户侧储能系统的研发和生产,为市场提供安全高效的智慧储能解决方案,努力推进全球碳中和进程。
从2021年至今,我国大部分省份都发布了新能源配置储能的政策。各地要求光伏电站配储规模为装机容量的5%-30%之间,配置时间以2-4小时为主,河北、河南、上海、陕西、甘肃等地要求配储比例达到20%。浙江省《关于浙江省加快新型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》提出,对年利用小时数不低于600小时调峰项目给予容量补偿,此外浙江省杭州、温州、嘉兴等市也纷纷出台了相应的储能补贴政策。2023年江苏省发改委印发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(征求意见稿)中指出,到2027年,江苏全省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到500万千瓦左右,意见稿中明确提出相关补贴标准。下图是2022年全国各地强制配储政策(数据来源自网络,仅供参考)。
为了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,我国各级政府持续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扶持力度,为配套的储能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,目的就是为了逐步减少对石油和煤炭的依赖。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和价格的不断高涨,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占比将会越来越高,储能市场也将随之不断的蓬勃发展。